網頁

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

[我在老曼谷] ท่ามหาราช 國王碼頭


瓶子說 : ......我試圖透過河流,去認識城市的伊始。就算不歌頌這條河,我只知道每一個坐船的瞬間,都是一段放空,一段流浪,好喜歡這種兜風的感覺。踏上岸,每個碼頭的長像與延伸的市集既相同又不相同,即使連碼頭,也有自己的味道與樣貌。......


如果可以,的確,光是在碼頭之間,穿梭與發現,就足夠讓人坐船坐到不想回家.生活於此,悠遊於此.


這裡提供一個有趣的碼頭 Maharaj Pier(國王碼頭),當然也在舊皇城這一區,透過老爺的安排,或許可以更加增添讓人一遊的衝動.



嗯...向北走可以到Pran Nok,向南走是東方飯店與BTS Taksin 站,聽起來很吸引人,但不是我們的目的.



咦?有設計風的入口,這是那? Segway Tour???那又是甚嘛東東阿???



到另一頭,看廣告,先猜猜看!!!



相信自己的眼睛喔!



聽說最後會變成這樣.參考 : http://www.segway.co.th/Media_Center_detail.asp?ID=26



只不過,那也不是我們來此的目的地 ... 其實...下面這個這才是.



Supatra River House 的接駁船,只能在Maharaj Pier 搭乘,首先,搭船免費,其次,接駁船是一艘美麗的木船,不搭真的對不起自己.每天的用餐時間,才有接駁船.參考 : http://supatrariverhouse.net/OurService.htm





上船囉



對岸



重點來了



Patravadi 餐廳與 Supatra River House,其實都是同一位老闆.只不過一家是輕食,表演也以現代輕鬆的舞台劇,而另一家則較正式,表演也以傳統或是傳統改編劇為主.



藍圈的是 Ibrik Resort



下船囉



老實說 : 食物並不是這裡的重點,並不特別好吃或難吃,窗外的風景和室內地陳設雖佳,但還不至於到"令人屏息",光憑這幾點,也並不一定非坐船過河 (即使搭船免費).那麼,到底為甚麼要特別要走一這趟,而且保證絕對不虛此行???可能有人猜到了,但是勒,請聽下回分曉.






[我在老曼谷] รถราง 叮叮車


走在曼谷皇城的街道,大慨一定會發現地上有些奇特的烙痕.


是滴,以大家的冰雪聰明,不難猜出,過去的過去,曾經的曾經,這裡有"火車"走過的可能.不過不是點火,而是用電,也就是所謂的"路面電車".


叮叮車是廣東人的用語,因為曼谷多是潮汕移民,想必當時也應該熟悉這個用語,老外則稱為 Tram .曼谷的叮叮車從1894年引進,全盛時期是二戰之後,總共有八條線,全長將近50公里,主要連結當時的政經中心大皇宮與中國城.可惜,1960年代,似乎是全亞洲的叮叮車,開始了一場車瘟,大部份的城市,都是在個年代剷除了叮叮車,曼谷的叮叮車也沒有逃過劫難,從1894~1968,叮叮車雖還沒有百歲,卻享受了天年.



***


回憶總是無奈與感傷,來看看舊照中威風地英姿.









1968年,叮叮車的營運範圍.



現在躺在Bangkok Railway Museum 的叮叮車.



內部



車票


***



從2001年,曼谷觀光局推出"Sightseeig Tram",試圖喚回老曼谷的記憶.雖然名字是叮叮車,但其實是巴士改裝,只是打扮成叮叮車的模樣.叮叮車已經不會再回來了,回來的是假扮成小紅帽的怪叔叔.


Sightseeing Tram 有兩條路線,一條走曼谷皇城 (Rattanakosin Line),黃色外觀,一共停12站,另外一條走中國城(Yaowarat Line),紅色外觀,停6站.車票都是30 Bhat (2010),都只在週六及週日開車.路線及下載PDF檔請到 : http://www.bangkoktourist.com/tram.php# .





[我在老曼谷] ชุมชนบาตร 缽村

首先,我要說,這個版型古意懷舊,十足合於我想要傳達的氛圍.但照片格式受限,僅能放 480X360 大小,有點力不逮心,結論是...一切正在測試中.


其次,實際上,最近我的體力與腦袋,還是不足應付這樣的系列,所以有了第一篇,但不知道下一篇在那.


考慮許久,到底要從那一段說起,才足以撐得起第一篇的文字? 佛教是泰國的根本,小乘尤其看重"身披三衣、托缽化緣"的修行,將托缽視蓄積福田的因緣.那麼,一切就從這塊"福田"開始吧!


บาตร (bàat),就是泰文中的"缽",ชุมชนบาตร (BanBat),或者可斷章取義翻成"缽村".從1783年,拉瑪一世在曼谷建城開始,不但寺廟越蓋越壯觀,僧侶也越來越多,而佛陀制定托缽,讓出家眾不可以從事商業,也不可儲存財富物資,這個"缽",就是生活上的重要必需.在大城時代(Ayuthaya),"缽"的製作屬於家族企業的最高機密,僅僅在一個社群內流通,外人是無法參與,因此拉瑪一世特地將這個社群從大城請到曼谷,並安居在皇城之內(中國人必需居住在皇城之外).時到今天,早已引進現代的冶鐵技術,這個古老的社群也逐漸沒落,但是,因為宗教的關係,這個"光與熱的老行業",只是失去了光采,還不至於有中斷的危機.


好拉 ~ 就像小朋友寫作文,我也要來段心得兼感想.第一,我還沒想到離大皇宮那麼近的距離,居然有這麼古老又充滿"火與熱"的地方,這真是意外 ; 第二,像我這麼冰雪聰明舉一反八,即然皇城之中,有生產吃飯用的"缽",那麼有沒有出門穿的"衣"?結果老爺說 : 沒有,另外有一個來自占婆的族群,專門生產泰絲,不過他們住得很遙遠.看來,當年作缽的匠師,地位真的很高 ; 第三,其實製作過程我並不太懂,環境也有點惡劣,但是還是很建議可以來走走,這是一次特別的經驗.可以上youtube 看短片 : Ban Bart Community .


最後,非常建議,不妨順便轉開這個音樂臺 : http://www.jazzradio.com/vocallegends,可以讓老舊的氣氛如洪水猛獸一樣肆虐.








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[我在老曼谷] กระทรวงกลาโหม 國防部


在大皇宮與玉佛寺的旁邊,是泰國的國防部.國防部的內部當然不能參觀,那麼這篇還能講啥勒???


Oh~No baby ! 不能參觀的地方,通常就有八卦......這篇是八卦文.


上圖是2000年左右拍攝的,注意看,草地上散落了約40座的大砲,有古有新,當時砲口全對著大皇宮與玉佛寺.砲口的朝向,早就有多方的猜測 : 有人說是軍人政府要蓄意壓制泰國皇權,有人說皇室在大皇宮作法,讓軍人將領無法安享天年,因此國防部以大砲化煞...


總之,謠言紛紛,終於,在2004年,泰國軍方在泰國南部又掉了幾架軍機,風水不佳的傳言又起,在多方的建議之下,花了百萬的泰銖,決定一次性解決,將砲口轉向.


大砲轉向的記錄在這裡 : http://2bangkok.com/2bangkok/buildings/cannons/cannon.shtml .



1960年代時期照片,砲口仍朝向大皇宮


***


國防部,2010 年.




已經完成轉向,每一座都服服貼貼,古式的大砲,身上的紋路繁複好看.






特別將鏡頭伸進去,雖然國防部跟"可愛"或"浪漫",應該扯不到一起,但因為那樓梯實在迷人,引人遐想阿!(兩側的勳章之上是象頭)



戰神"因陀羅",原是雷電之神,手持三叉金鋼杵,座下六牙白象.


他打遍人魔之界無敵手,降服太陽,殺死帶來季風的天龍,因此被視為戰神.傳說天龍弗栗多為了阻擋了地下的水流出來,導致嚴重的旱災,因陀羅喝了三大杯祭酒之後與天龍交戰,最後用金剛杵 (雷電)殺死天龍,並釋放水源給人類.



檢視較大的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