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

牢騷


天井明明就是原來的八角形好看,偏偏被改成四方型???


答案揭曉,不想置評.


***




大部份建築的欄干扶手都是樓梯的階梯之"上",但過去台北老爺的欄杆,卻是在階梯之旁,這是為甚麼?


因為當時法國設計師鑑於台北老爺的室內空間小,如果將扶手設在階梯之上,勢必壓縮整個樓梯的寬度,如果將扶手設在樓梯之旁,反而有向外推出的感覺.這就是細節,但這並不是設計師的獨特創意,這是西方建築傳統中,解決狹小空間的手法之一(除此之外,還有用鏡子來加深空間感,也是其中之一).


樓梯地部層層上推的"階段"也非常細膩,有看到嘛?以後應該不會再有這樣的講究了.



文字 / 書呆


再一篇,大鍋市場的小系列就要結束了,插播一則牢騷吧!


台灣是一個極不重視歷史記憶的國家,有建築但建築史貧乏,有文學但不知文學史何在,其它不勝枚舉.韓國人知道 : 如果人口只有五千萬的韓國,自己都不重視本國風俗禮樂建築文物,世人更不會給予任何的關注.所以韓國人對文物的延續看得極重要,一磚一瓦一土一石,他國人眼中之零碎破爛,韓國人心頭上的重要無形文化財.只有二千萬人的小國如台灣,真不知有甚麼本錢可以恣意揮霍?


從台北老爺改建,扯到那麼高的理念,罪名似乎是太沉重了.然而事實是 : 文化歷史如同法醫勘驗,少了一環,日後都會造成破案的困難.個別的點沒有形成一條線的歷史,再精彩的大師也會被遺忘.


又一件的美好消失了,失去的不僅是共同記憶,也失去一件絕佳的教材.文化不是天生,品味更不是裝模做樣,這些都是從一件一件的好作品中,點點滴滴慢慢琢磨出來.只有經常觀賞好作品,仔細的揣摩每個小節,時間久了眼光與見識才會鍛練起來.消失的已經消失,只不過,從此這個城市又少了一件真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(忍不住要問 : 還有嘛?),其實又有甚麼大不了?



為甚麼要用 法式籬笆 Lattice ?為甚麼要用藤椅?為甚麼要用織錦 (brocade) 的花布?為甚麼要多立克 (Doric) 的雙柱 ? 這些為甚麼與為甚麼都是有原因的,而就是這些細節構成風格,風格再構成建築史...




鑄鐵欄杆











8 則留言:

  1. 即使不知道為什麼 也可以欣賞它的美啊!
    ...能知道當然是最好啦...

    拆呀拆 這是個沒有集體記憶的國度

    回覆刪除
  2. 這些照片全是台北老爺嗎?
    那麼漂亮?
    我尤其喜歡倒數第二盞燈,
    可是我從來沒進去過老爺,
    雖然經過不知幾百次了....
    殘念~
    (大概就是我這種不懂欣賞的人太多才要改建的吧???)

    回覆刪除
  3. to n


    即使不知道為什麼 也可以欣賞它的美啊!
    =>
    對阿
    完全贊成
    所以我也不懂為甚麼一定要改成新的
    新的會比較好嘛?
    我覺得不太可能
    再過兩天(9/18)就會揭曉囉
    到時候再拍給水草評評理


    是阿
    集體記憶越來越少
    大家都不會有鄉愁了
    在台灣在那裡,看起來都差不多...


    to irene


    是也
    全都是說
    很漂亮吧
    而且不可能再重現
    台灣沒有這樣的師傅了
    irene 有嚇到嘛?


    可是...
    我覺得irene 對美是很有天份的人也
    他還有很多小東西如:鳥籠,水晶燈...我都沒有拍到

    回覆刪除
  4. 我也沒去過台北老爺
    還好妹有拍到
    不然無法想像它的樣子

    大概懂得欣賞老式之美的人不多
    大家都覺得新比較好(跟得上潮流)
    於是一些東西就這樣不見了
    很可惜

    回覆刪除
  5. 呵呵 ~ 我本來以為我還有機會再去拍
    因為還有很多細節沒拍到
    沒想到
    這一別...就是永訣了

    回覆刪除
  6. 我上星期經過探頭看了一下(還是沒進去),
    剛開始看到細細欄杆的階梯還以為沒怎麼改哩,
    還是以前的樣子比較有特色啊,
    改過後連桌椅都變得比較無趣了...

    回覆刪除
  7. 呵呵 ~ irene 應該可以不用進去了
    除了欄杆以外
    其它毫無特色了
    不過...
    非常建議去上廁所喔...洩糞阿!!!!!
    (怎麼最近都離不開這話題)

    回覆刪除